为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与产业有效结合,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实施2018年科技兴农项目。现发布申报指南如下:
一、指南内容
(一)重大项目
坚持目标导向,围绕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开展主要产业全产业链技术研发,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
1.1 主要产业全产业链技术创新示范。主要在蔬菜生产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龙头企业等,实施主要产业全产业链开发,以优良品种为核心,集成应用优质绿色高效种养殖技术和产业化经营模式,最终实现产品绿色、品牌优质、产出高效的目标。
项目1、优质稻米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模式开发
研究内容:重点围绕水稻绿色生产全产业链建设,通过优质稻品种引育、绿色生产模式应用、标准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优质稻米绿色认证、稻米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及品牌化建设等途径,在本市建成一批集优质稻品种、品牌和绿色生产、产业化开发为一体的水稻绿色生产示范基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优质稻米绿色生产技术和产业化生产模式。(推广项目)
研究目标:形成若干套水稻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模式,在本市和域外农场示范应用面积达到5万亩,培育形成1-2个较有影响力的优质稻米品牌,示范区优质大米绿色认证、品牌销售和全程可追溯,综合效益提高20%以上。
实施期限:3年。
项目2、蔬菜产业园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以蔬菜连栋大棚为主,围绕蔬菜机械化种植、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控制等重点环节,开展优质品种、高效栽培技术、综合生态防治技术、环境调控和水肥管理智能化控制技术等集成示范。(推广项目)
研究目标:围绕打造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蔬菜产业园,开展蔬菜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建立一个整合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的蔬菜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形成生产高效、产品安全、品牌效应显著的现代蔬菜产业园,示范引领上海蔬菜业转型升级。产业园内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0%,基地及蔬菜产品通过绿色认证。
实施期限:3年。
项目3、生猪种养结合全产业链模式开发
研究内容:研究示范健康饲养技术,包括精准饲喂,低抗养殖和猪舍集中排气技术等,降低铜、锌等金属添加和抗生素使用;集成示范养殖废弃物(粪、尿、臭气)处理技术和模式,建立畜禽养殖臭气消除技术,研究粪尿、沼液和臭气中重点指标的快速检测技术,制定粪尿还田技术标准,建立有机肥还田施用规范。集成示范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生产绿色有机产品,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打造优质安全特色品牌。实现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休闲一体化。(推广项目)
研究目标:形成生猪种养结合全产业链模式,建立养殖废弃物(粪、尿、臭气)处理、粪尿还田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建立生猪种养结合全产业链示范区2个、种养结合生产基地1.5万亩,实现年上市优质安全生猪20万头,培育3个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2个休闲农业观光基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100%,养殖场界臭气浓度(无量纲)40以下,兽用抗生素使用量同比下降20%以上,上市畜产品无抗生素残留,农田化肥施用量同比减少30%以上,种养结合的土壤有机质同比提升5%以上。
实施期限:3年。
项目4: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以标准化养殖池塘为基础,围绕上海地区优势品种高效养殖方式,集成池塘集约化养殖设施、生态工程化调控、富营养物质资源化利用、水质监测、生产过程机械化装备、渔农综合种养等系统性技术,实现生产全过程信息化、智能化,构建绿色高效养殖小区技术模式。筛选优质的水产养殖品种和蔬菜品种,优化鱼菜共生、病害防控技术,集成鱼菜共作生态种养技术,生产优质产品,形成可复制的生态高效种养模式。(推广项目)
研究目标:建立100亩以上的生态高效池塘养殖新模式示范点;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清洁化生产,构建规范化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养殖用水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养殖尾水达到排放标准,单位面积产出同比提高20%以上。鱼菜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示范50亩以上。
实施期限:3年。
1.2 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应用
项目5:上海农业公共信息化平台搭建与应用
推进全市统一的农业公共信息化平台(一网),利用平台为生产者、消费者和管理者服务,利用大数据来指导生产、引导市场、改善管理,提供服务。
专题1: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建设与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制定农用地数据采集、分类、编码、共享交换标准规范;实现全市航拍遥感影像、国产卫星遥感影像、土壤养分、土壤环境、农用地现状等多源数据资源整合,形成市农业GIS空间数据库;搭建具有空间数据入库、审核、发布、权限管理等功能的市级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在有条件的区开展应用示范,汇聚市区两级农业GIS数据形成农业“一张图”;开展基于遥感影像的水稻、蔬菜等种植信息自动提取及农用地现状数据自动更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项目)
研究目标:依据“市区一致、部门一致、纵横一致、图库一致”的原则,汇聚测绘、遥感影像、农用地现状、土壤环境等多源空间数据,构建本市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实现市区两级农业GIS系统数据资源“分建共享”,形成全市农业“一张图”。开展农用地现状数据和在田作物信息的自动采集与更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实施期限:2年。
专题2:上海农业信息系统标准体系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按照农业行业实际需求,对本市农业各项信息化系统与平台进行梳理,在国内及本市已有标准的基础上,研究编制农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框架,用于指导上海农业公共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信息采集标准规范、平台数据接入、共享发布标准规范等,促进农业信息系统或平台互联互通。(创新项目)
研究目标:建立上海市范围内地产蔬菜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以及农业机械等行业信息系统建设架构模式标准;建立各农业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录入系统的业务分类规格、目录颗粒度,地理空间表达、区域范围表达、涉及企业编码、涉及人员编码、计量单位、数据采集周期,数据分类统计、数据归集流程、数据应用权限等标准。研究形成一批平台接入和审核机制,促进信息系统共建共享。项目成果应用在农业公共服务平台中,能够在全市农业系统范围内推广应用。
实施期限:2年。
专题3:上海农业数据资源统一采集监测体系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对现有各农业数据采集系统实施改造与提升,补充开发数据共享交换接口,实现数据及时推送。推广移动端数据上报模式应用,整合农委现有数据采集App,构建一套市农委统一的农业数据采集App终端。搭建市农业数据实时监测系统,实现数据动态汇聚,实时监测、每日对账、统计汇总,及可视化分析等功能。制定各行业数据采集业务标准规范,完善本市农业数据采集监测人员队伍建设。(推广项目)
研究目标:构建全市统一的农业数据采集与实时监测系统,实现现有分散、异构、标准不一的农业数据采集系统整合,构建市农委统一的农业数据采集与监测体系。
实施期限:2年。
专题4:上海农业数据资源库数据治理、清洗及应用系统建设
研究内容:根据上海农业数据资源目录清单,开发多类型不同系统数据导入接口,从现在正常运行的业务系统或平台中抽取业务数据,通过数据清洗与治理,形成农业行业数据标准库。在标准库中按不同主题需要进行数据抽取、汇集与关联,形成不同主题数据资源库,为业务部门决策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服务。(创新项目)
研究目标:在统一平台框架体系内,提供统一入口、出口和窗口的对内信息管理系统与对外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不同主题数据库(如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农资金、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等)应用服务,实现数据的可视化、检索、统计、挖掘、分析、共享、服务等多方面应用服务。
实施期限:2年。
专题5:市农委“一站式”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构建
研究内容:构建市农委及覆盖各直属单位的统一集中的移动互联网+电子政务平台 ,实现各单位办文、办会、办事等各类应用发布及维护标准的统一管理和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新建系统与农委原有系统之间按需对接。(创新项目)
研究目标:形成统一的市农委直属事业单位OA系统,实现办公无纸化、电子化,统一后台管理。依托政务外网,实现市农委OA系统与各直属事业单位OA系统的互联互通。用户超过500人,新建系统与已有OA系统能够进行有效数据的有序对接。
实施期限:1年。
专题6:上海“互联网+”农技云平台
研究内容:充分利用现有农技体系(种植、蔬菜、畜牧、水产、农机)资源,结合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建设农技专家云服务体系、农技“互联网+”应用体系,实现农技专家、示范基地、农户一张图,实现农技人员与农户一对多对接服务。建设6个农技推广云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并维护农技推广云服务APP。(创新项目)
研究目标:探索“互联网+”农技推广体系,支持农技人员、农户通过云平台开展农技服务,拓展农技推广渠道,提升上海农技推广综合服务能力和效率,实现“生产标准化,标准数据化,数据服务化,服务智能化”。
实施期限:2年。
1.3特色农产品产业技术开发
项目6:功能营养农产品技术创新与示范
专题1:功能营养食药用菌挖掘
研究内容:开展加工专用高生物活性食用菌新品种的选育、珍稀食药用菌规模化发酵技术的产业化研究、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应用;以药食同源的食用菌及功能性植物为主要原料,研究其功能成分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和起生物活性,开展示范应用。(创新项目)
研究目标:围绕功能营养型食用菌资源挖掘、品种培育和开发,选育出具有高功能成分含量的加工专用新品种5-6个;获得定向高产活性因子规模化发酵技术3-5项。
实施期限:3年。
专题2:细胞工程大麦观赏和保健功能开发
研究内容:开展特色大麦种质资源大田种植鉴定、表型特征、以及本地种植生态适应性研究;运用细胞工程技术对理想目标材料进行遗传改良及纯合稳定;开展特色细胞工程大麦大田生态种植展示;研发以特色细胞工程大麦为原料的软体和固体型营养保健饮料产品。(创新项目)
研究目标:选育具有观光休闲兼营养保健功能的细胞工程大麦新品系。研发以特色细胞工程大麦为原料的软体和固体型营养保健饮料产品。建立观赏和保健用途细胞工程大麦的种植示范基地,形成以特色细胞工程大麦为原料的营养与功能科研产品,推进产业化。
实施期限:3年。
专题3:鲜食玉米营养、健康功能品种开发与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完成300份甜玉米、糯玉米种质资源营养、健康功能品质性状表型精准鉴定鉴定;进行富含赖氨酸、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叶酸等营养元素的鲜食玉米种质创新;育成适宜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优质多抗的营养、健康功能鲜食玉米新品种,建立配套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在上海建立营养、健康功能特色鲜食玉米品种示范基地。(创新项目)
研究指标:利用现代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构建提高叶酸等营养元素的鲜食玉米基因编辑表达载体,创制经分子鉴定确证的优异育种材料,选育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叶酸等营养的鲜食甜玉米和糯玉米自交系,育成适宜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优质多抗的营养、健康功能鲜食玉米新品种,建立示范基地。
实施期限:3年。
专题4:健康特色功能稻新品种降糖稻的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采用传统育种技术和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适应本地区的优质高抗性淀粉含量的水稻新品种,开展示范应用。(推广项目)
研究目标:培育调节糖尿病人餐后血糖的高产优质功能性高抗性淀粉水稻新品种(系)(抗性淀粉含量10%以上产量比“降糖稻1号,300公斤/亩”增产20%以上,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抗性较强),建立一套与高产优质、高抗性淀粉水稻新品种(系)相适应的无公害栽培技术模式,开展示范应用,建设功能稻米产业化基地2个。
实施期限:3年。
专题5:合成生物学在培育功能营养作物的应用
研究内容: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创制高品质和药食同源水稻,分别为高胡萝卜素水稻、高虾青素水稻以及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等维生素含量显著提高的水稻等,并示范展示和成果转化。(创新项目)
研究目标:通过现代生物学技术、功能基因种子特异表达元件构建及生物合成功能模块拼装,组装成水稻种子生产不同维生素的合成系统。创制胡萝卜素水稻、高虾青素水稻以及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等维生素含量比起始材料活性高5-100倍的药食同源水稻。
实施期限:3年。
专题6:农产品辐照加工增值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电子加速器处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建立电子束与低温、气体控制、化学杀菌等传统方式的协同增效关键技术,确保辐照农产品食源性疾病风险控制。建立农产品辐照加工标准体系,建立大类农产品辐照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相关工艺和技术标准。开展基于电子加速器辐照的农产品加工新产品研发。(创新项目)
研究目标:研究基于10MeV电子加速器处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发基于电子束的调理食品、功能高分子材料等新产品5-6种,建立并示范冷加工需求农产品的电子束高效加工技术体系5-6个,实现农产品辐照加工能力年均提高10%、年均加工产值约5亿元。
实施期限:3年。
项目7:西红花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制定西红花种球纯度标准,质量标准,选种技术规程,示范应用西红花提纯复壮技术、球茎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育花标准技术,完善西红花产业化加工技术。(推广项目)
研究目标:形成西红花种球提纯复壮、球茎生产、育花和产后加工等相关技术标准,在崇明约2000亩的西红花种植区域内推广应用。西红花球茎亩产1000公斤以上,干花丝亩产1公斤以上,实现增产30%,室内种植腐烂率控制在10%以内。形成西红花区域品牌。
实施期限:3年。
项目8:利用高效基因重组技术选育优质抗倒酿酒专用青稞新品种
研究内容:挖掘种质资源,筛选出目标性状优异的亲本材料,利用高效基因重组技术,获得候选目标基因纯合株系,通过品质和综合农艺性状鉴定,形成新品系,申报新品种保护权。(创新项目)
研究目标:采用多次基因重组、多次筛选和一次纯合的高效育种策略,选育自主产权专用青稞新品种,并在日喀则地区示范种植。
实施期限:4年。
1.4智能化生产技术研发
项目9:绿叶蔬菜产销智能化控制技术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依托物联网和智能化农业云平台,从产销智能化、运营平台化、体系标准化三方面建立绿叶蔬菜智能化生产技术方案。包括自动化播种育苗系统、机器人移栽系统、标准化栽培专家系统、自动化生产物流系统、智慧水肥灌溉系统、环境管控系统、绿色防控系统、自动分拣加工包装系统、自动清洁系统、可追溯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等,真正实现“机器换人”。(推广项目)
研究目标:建成一个面积2公顷高水平智慧蔬菜工厂,形成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实现绿叶蔬菜产销全程智能化。
实施期限:4年。
项目10:设施栽培青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应用
研究内容:围绕设施栽培青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中移栽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主要研究多行青菜高密度机械化移栽、机械收获技术,以及相关配套技术的试验。开展青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集成和示范应用,形成农机农艺融合的青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方案。(推广项目)
研究目标:通过高密度移栽、采收等关键技术突破和相关配套技术集成、农机农艺融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本市青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方案和主要机械操作规程。在核心示范点进行应用示范,并向本市蔬菜保护区园艺场整建制推广示范1000亩。技术参数:移栽株行距15cm以内,一次移栽4行以上,效率≥0.5亩/小时;青菜收获破损率≤10%,收获效率≧2亩/小时。
实施期限:5年。
项目11:蔬菜工厂化生产自动移苗设备的研发
研究内容:研制适用于蔬菜工厂化生产的全自动移苗设备,实现通过专用装置将96穴育苗盘上的苗移到8穴种植盘上的自动化移苗作业,并与蔬菜工厂现有自动化种植系统相融合,具备结构简单、参数调整方便、成本低等特点。(创新项目)
研究目标:研制出育苗盘移位装置、机械手、蔬菜种植盘连续输送喂入装置、机—电—气相结合的驱动控制技术,实现生菜、青菜、杭白菜、小白菜、油麦菜等5种蔬菜的移苗,完成自动移苗试验4万株;实现自动化育苗设备与蔬菜(水培)工厂自动化种植系统的有效对接。技术参数:机械臂自由度:3;机械臂有效载荷(kg):>5;转动范围(?):±155;最大拾取距离(mm):850;移苗速度(棵/min):100。
实施期限:3年。
1.5 种源农业关键技术开发应用
项目12:种猪全基因组育种技术研究和应用
研究内容:以建立种猪全基因组育种技术体系为目标,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包括遴选标准群、表型的测定、基因型测定、基因组选择方法等研究,建立用于基因样本保存与传递利用的基因库,并开展种猪全基因组育种运用。(创新项目)
研究目标:以表型测定和基因检测为基础,建立全基因组选择标准群,建立适用于所构建群体的基因组选择的方法,能够准确评估包含产仔数、生长速度、背膘厚、剩余采食量(RFI)、肌内脂肪(IMF)、精液质量、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建成用于基因样本保存和优质基因有效传递利用的基因库。建立种猪全基因组育种技术体系,选育出优质健康种猪。
实施期限:3年。
项目13: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培育
研究内容:开展新品种选育,3个及以上农作物新品种通过上海市或国家审(认)定,或获新品种权保护。建立商业化育种平台,完善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结合的农作物育种技术体系。建立和完善育繁种基地和品种测试点。完善种子加工条件。开展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推广项目)
研究目标:从育、繁、推环节开展技术创新和条件能力建设,达到国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条件,获得国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认定。
实施期限:3年。
实施方式:对照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标准,制定创建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发展规划,并与项目申报书一起提交。按照“事前立项、事后补助”方式资助,先拨付30%启动费,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后一次性拨付剩余项目资金。
(二)重点项目
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现代农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品或装备研制,为本市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引领和支撑。
1、生态农业。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产出高效、产品安全为目标,研究和示范高效生态种养技术与模式、动植物病虫害防控新技术、以及土壤质量监测与污染修复、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新技术与模式,研制新型农业生物制剂和农业智能装备,开展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示范,推动都市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创新或推广项目)
该领域支持不超过25项,每项经费不超过150万元。实施期限3年。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配套农业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补助项目”,建立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新机制,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通过科技联盟、技术合作、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推广、培训和服务,促进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推广项目)
该领域支持不超过3项,每项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期限2年。
二、申报须知
(一)申报条件
1、凡在本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教育、技术推广、企业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等单位均可申报,其他国内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可作为课题协作单位参与课题申报。
2、申报单位须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具有与项目内容相关的专业研究团队、研究开发设备设施等基础条件。有健全的科研、财务、资产管理制度。
3、鼓励产学研联合,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技术推广等单位联合申报。牵头申报企业须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上一年度企业纳税证明和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原件)各壹份。其中项目2、3、9、12、13等须由企业作为牵头单位申报,企业须提供资金配套,包括研发、设施设备等投入,企业资金配套比例不低于50%。“重大项目”的经费支持额度按照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确定,具体经费控制数额咨询项目申报受理部门。
4、项目负责人须为申报单位正式在职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2个及以上在研科技兴农项目,或有项目到期未验收、验收未通过的,或项目实施期间即将退休的,不得申报科技兴农项目。
(二)申报要求
1、申报人从上海农业网(http://www.shac.gov.cn)“科技兴农项目管理系统”中“可行性报告用户登录”进入系统,网上填报项目可行性方案,并在线打印书面材料,下载文件袋样张。填写申报材料前请详细阅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沪农委(2014)473号]。
2、重大项目的申报应就项目指南的内容、目标整体申报,其中项目指南中有专题的,专题也可作为子项目独立申报。重大项目技术成果须在项目示范基地集成展示,同时做好项目实施全过程成本收益数据收集统计和产业经济分析。重点项目申报内容应符合指南所列明的技术领域。攻关项目申报指南将在“上海市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台”另行发布。
3、本指南即日起申请,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11日(星期一)。
4、所有书面材料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一式六份装入文件袋,贴上文件袋样张,经保证单位审核签章后,在申报截止日期前送达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仙霞西路779号3号楼 3208室),联系人:杜志钊52161804;汤勇华52161306。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十日
主办单位:嘉定区农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881号6号楼309室 电话:021-59991122 RSS订阅
沪ICP备07006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