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沥江生态园全面升级:面积增加两倍,“三环”各有奇景

  用于沥江生态园的经营性设施用地,其产权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资金投入由经营者负责,有偿租赁给经营者使用,需确保村集体组织无风险地增收,既有每年约定增长的租金,又有保底分红的收益。“很高兴,本来已几乎陷入绝境了,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沈维高说。

  

d5af268651da45b380986129e33628df.jpg

  

  “沥江”二字在嘉定区名气很响,不亚于云南的那个“丽江”——大多数嘉定人说起“春游”,第一反应便是位于嘉定工业区的沥江生态园。春暖花开时,生态园里“桃红梨白油菜黄”的景致,往往让市民游客趋之若鹜。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沥江生态园已被列为本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设施布局规划用地4个试点项目之一,相关规划已“新鲜出炉”,面积将增加两倍,将打造成具有传统综合性的种养殖业、配套完善的乡村旅游、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三大特色的上海郊区型农业生态园区。

  

ef0c7796494943f1a0598ca2a943fcfc.jpg

  

  沥江生态园总览图

  

  “田园牧歌”式生态园受游客欢迎

  说起沥江生态园,嘉定人会津津乐道于园内“田园牧歌”式的诗意生活:蔬菜瓜果、牛羊蛋禽全都是自给自足,连米醋、酱油这些调味品也都是工作人员用土法自制的。“游客特别多,尤其是每年春天,常常招待不过来。” 沥江生态园负责人沈维高告诉记者。

  

3f517301453d47cc8dbe1bdfd3dfd7cd.jpg

  

  以往沥江生态园内景色

  沈维高是宁波人,2001年,他来到了嘉定最北面、与太仓交界的地方,承包了数百亩果园,做水果直供销售生意。虽然那块地方稍显偏远,但水系发达,又据有一个半山坡地形,可谓依山傍水。“如果发展农家乐,肯定会火!”沈维高说干就干,2004年,沥江生态园正式建成对外营业,除了果园菜田,还拓展了家禽畜牧养殖区、休闲垂钓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等。

  不过,到了2015年,因为经营性设施用地瓶颈问题,加上沪通铁路建设,沥江生态园近一半面积被铁路建设相关部门征用,拆除了住宿、餐饮等设施,沥江生态园“元气大伤”,接待能力急剧下降。

  园内分“三环”,景致各不同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性设施用地的问题无法避免。为突破这个瓶颈,去年,市农委、市规土局、市旅游局等部门联手开展了上海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设施布局规划用地试点,首批试点项目有4个,分别为嘉定沥江生态园、松江雪浪湖、青浦枇杷园和崇明开心农场。试点项目通过审批后,可打破瓶颈,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餐饮、住宿、农产品展销等经营性项目。

  

d25185f631fc47f4b8a882b042d30d72.jpg

  

  记者了解到,用于沥江生态园的经营性设施用地,其产权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资金投入由经营者负责,有偿租赁给经营者使用,需确保村集体组织无风险地增收,既有每年约定增长的租金,又有保底分红的收益。“很高兴,本来已几乎陷入绝境了,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沈维高说。

  根据《上海市嘉定区沥江生态园专项规划》,沥江生态园规划范围东至新和露、南至霜竹路、西至沈海高速、北至嘉定区界,用地面积187.6公顷(2814亩,为原面积1000亩的近三倍),生态园主要功能以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会议和观光休闲体验为主。

  今后,整个沥江生态园将分为三条游憩路径,分别为“内环”艺文休闲区,“外环”游览观光区、“中环”农业体验区,串联起水果采摘、农艺展示、家禽观赏、农耕种植体验、湿地游览、捕鱼体验、农俗点心制作、民俗表演、自然喂养、田园婚礼、山丘牧羊、农产品交易、田间烧烤、田园瑜伽、田垄慢跑等各农艺活动场所与设施。园内还将建设占地13000平方米、拥有62间房间和100个床位的坡垄酒店,农夫市集、多功能农艺展场将为游客体验农趣提供便利。

  建设过程中,沥江生态园将注重生态材料的应用,比如部分建筑局部外墙将利用麦秸秆草垛作为遮阳板,维护成本较低,材料也可“就地取材”。园内部分设施隔墙及家具将采用麦秸秆或竹篾加工,生态环保。

  竹桥老街将成“传统技艺展示街”

  休闲农业项目,不能和当地镇、村的历史风貌、地方民俗毫无交集,更不能格格不入。记者了解到,此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设施布局规划用地试点项目也承担着特色镇、村保护开发的使命,休闲农业发展需与地方民俗等紧密融合。沥江生态园南面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特色老街——竹桥老街,在经过一系列保护修缮措施后,竹桥老街今后有望以“传统技艺展示街”的面貌重新和市民游客见面。

  

09d65269c395495f9b314bcaeb386daf.jpg

  

  竹桥老街约两百米长,西面毗邻孙浜河,地面为传统的弹格路,因人迹罕至,已经杂草丛生。街面两旁的商铺多已破落,多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建筑,有朱桥地货、蔬果门市部、杂货铺、村食堂等。据《朱家桥志》记载,竹桥镇,即西竹桥,清同治年间有商店三十家,已成集市。市面虽不大,但茶坊、赌场、烟墩样样都有,有“吃吃赌赌竹桥镇”之称。历史上,竹桥地区虽经过多次变革但保持繁荣不衰,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居民们渐渐迁出,竹桥老街才开始没落。

  嘉定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竹桥老街经过修缮后,将成为沥江生态园里年糕、米酒、酱油、米醋、豆腐等农副产品的制作工艺展示、游客体验、产品销售区域,将竹桥老街的历史人文风情和休闲农业有机结合,唤起市民游客心中的乡愁记忆。

来源:上海观察 | 2017-02-20 14:32:00

相关信息

农技110

专家解答 专家名单 网上提问 短信服务

专题专栏

关于网站 | 使用帮助 | 网站导航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嘉定区农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881号6号楼309室 电话:021-59991122 RSS订阅
沪ICP备07006642